汉口巨商李本忠整治三峡滩险记

长江,是我国乃至亚洲的第一大河。古往今来,我国劳动人民对长江航道进行了艰苦而有成效的建设和治理,这对水运事业的兴旺、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汉阳李本忠(1759—1841)投巨资整治长江三峡滩险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个。199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长江航运史·大事记》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清道光三年(1823),湖北商人李本忠捐银兴工整治瞿塘峡黑石滩的鲢须漕、石板滩等处凶石。并在白果背一带开辟了一条纤道。”

李本忠,字凌汉,号尽已,商号“祥兴”,世代经营川鄂间食盐贩运。湖北省汉阳县汉口大智坊人,祖上“累世书香”,曾祖父李昌明被誉为“乡里贤达”。祖父李武贩贸往来于川楚之间,在秭归县西的泄滩覆舟身亡。以后其父李之义继承祖业,继续贩贸川省,又在泄滩覆舟,幸遇救脱险。然而其母朱氏乍闻噩耗,自尽身亡。险滩恶水的峡江航道给李本忠家庭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当李本忠继承祖业后,追思祖父、生母之惨死,乃苦心经营,20余年后,积下数十万两厚资,遂放弃商旅,倾其“所有独立乐输之财”,立下“竭力凿治险滩之愿,下定永除后患”的决心。

汉口巨商李本忠整治三峡滩险记

李本忠最先治理的滩险是牛口滩与泄滩(纤路)。嘉庆九年(1804),李本忠与其好友周步洲向归州府提交开凿以上2滩的申请。次年,知府批复核准。

牛口滩,位于巴东以东9公里左右。此滩四季均险。据《归州志·山水篇》记载,泄滩“江心有石曰床,长30余丈,又有泄枕,通水成漩”。

嘉庆十年十月二十日,李本忠在牛口、泄滩两地同时动工,共雇石匠、挑夫600余名,历时122天,至嘉庆十一年三月十二日,计修凿泄滩纤路83丈(高2丈4尺,宽5—7丈);开凿牛口槽道34丈(宽10丈);莲花滩槽道15丈(高1丈6尺、宽2丈5尺)。当年夏天,淫雨兼旬,江水猛涨,山洪爆发,纤路槽道复毁。李本忠继续对纤路进行维修。

嘉庆十二年十月十五日至嘉庆十三年二月,前后历时3月余,李本忠又捐资复将牛口滩、泄滩未完工的槽道、纤路补修完竣。并将八斗官槽(今大八斗)、雪鸣洞、白洞子等滩槽道修凿平坦。

接着李本忠的治滩治水由西陵峡转到四川境内的瞿塘峡,道光三年十月二十日,李本忠在四川夔州府奉节县,申请开凿黑石滩和石板滩等处滩险。

黑石滩、石板滩均为著名滩险。位于奉节县以东瞿塘峡内,黑石滩之险在于扇子石,石高10丈、宽8丈、长9丈余,陡立嶙峋,与对岸石梁相互对峙,阻拦江面,形成急流,浪漩汹涌,航行困难。十一月十日,由李本忠两位至亲阎文哲、张履泰经理,将重重石梁依次凿开,加宽江面,平顺水流。施工中,因岩石坚硬,很难开凿,李本忠根据前人经验,每日督率工匠数百人,先用炭火逐层将岩石锻损后,再用铁锤凿碎,经人力挑抬上船,然后运往深潭。同时将瞿塘峡口与滟滪堆对峙的一些礁石,如困牛石、扇子石、鲢须漕、羊圈石等一一凿去。由于历史条件所限,当时还不可能消除滟滪巨石,但减缓了该段航道挑流夹堰水,水势得以改善。涨水时船可顺流而下,不复为害。为表彰李本忠整治三峡滩险的功德,道光皇帝曾钦定“乐善好施”4字,由夔州府建坊嘉奖。

道光六年八月,李本忠整治夔州所属14处险滩之后,重返归州,向知州郑邗霖提出整治碎石滩的请求。碎石滩在长江南岸,与叱滩相对,滩后左有阳山,右有阴山,中夹一条坡度很陡的溪沟,长约20里。明代以前,这里曾是一片草莽。清代以来,居住此地的6户居民,烧山垦田,以致水土流失,石不能栖,每逢夏秋大雨,泥石流入大江,累集成滩。李本忠深入实地,调查农家,然后呈文归州府,以1075两纹银的优价,将蔡志符、蔡志荣、马廷、杨姜全、王光明、谭宏兴6户居民产业全部买下,阴阳山更名为“祥兴壕”,奏请州府封山禁垦,停耕还林,以防山石泥土落入江中,形成新的滩险,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这反映李本忠在长期的航道整治的实践中,对滩险的生成关系有所认识,在治理航道中,其着眼点已不局限于险滩的本身,而能考虑水土流失对航道造成的危害。

从道光三年至十四年,是李本忠平滩治险的高潮时期,在这12年间,他相继打凿治理了乌石、斗蓬子、鹞鹦大嘴、三嘴、杨家戏、台盘子、碎石滩、叱角子、渣波滩、火炮珠等大小30多处滩礁,其中对乌石、叱角子等滩还经过了连续3次检凿,而对开凿后水势流态未定的滩险,李本忠便在夏秋水涨之时,专门派遣熟悉水性的人员驻守在各处滩地,对打凿后出现的新的水流流态、流向进行实地观察。李本忠在整治滩险过程中,有着一套严格的施工计划,对每项用工材料消耗以及开支均做到明细的安排统计。他往往利用一个枯水期同时治理几处滩险,同时他还广泛征求各船工的意见,共同谋划平滩之计,直至他们满意认可为止。道光五年,检凿治理渣波滩时,经历了“六载检凿,三载察看”的过程。此外,他还将所有治理观察过的滩险,新的水流情况,收集记载成册备案。这期间,李本忠的妻子和长子相继病故,都没有动摇他“立心平险就夷”、“矢志利涉便民”的夙愿。

道光六年,67岁的李本忠自感年迈体衰,惟恐无力继续他平生所致力的平滩凿险大业,在长子李良政病逝后,由其次子李良宪、长孙李贤俊继承事业。

道光十八年,年已79岁的李本忠再一次率孙子李贤俊向夔州府请示打凿鸡心石、大磨滩等处险滩。

大磨滩位于今巫山县城东15.9公里的川江南岸,距宜昌154.1公里,江边磨盘石梁长80余丈、高厚10丈,每遇江水稍涨,磨盘石梁挑水成漩,波浪汹涌,以致上下行舟屡有损坏,常常船毁人亡,李本忠治理此滩,历时一年半,从道光十八年十月初二动工,到道光二十年三月初八竣工,其间除打凿大磨滩磨盘、鸡心石外,还在鸡心石上首新开一条纤路,以利上下行舟。

自嘉庆十年十月二十日牛口滩、泄滩动工起至道光二十年三月初八大磨滩、鸡心石竣工止,李本忠祖孙3代,历时36年,上自瞿塘峡困牛石、倒吊和尚,下至西陵峡渣波滩、红石梁,共计治理了大小48处险滩,并培修了牛口滩、泄滩、青鱼背等地纤路,共耗银17.8万余两,均为李本忠独资捐献。这一举动深得地方官员、商贾和百姓感戴,为褒扬他慷慨解囊、乐善不倦、修凿各滩的功绩,李本忠被册封为五品候补道员,并立“李公凿滩纪功碑”。

道光二十年,81岁的李本忠因“精力衰竭,疾病频加”,自恐不能久留人世,他将多年打凿平滩原案始末整理抄录,辑成《平滩纪略》及《蜀江指掌》两书,共6部约17万字,以资后辈之用。长江重庆航道工程局编写的《川江航道整治史》,记述了他整治三峡滩险的全部历程,并重点总结了三峡区段最著名的25处滩险的水文、地理特点、凶险状况,以及整治后如何行舟等宝贵经验,特别是《蜀江指掌》是指导航行三峡珍贵的历史资料。

李本忠治滩平险,尽管他的主观动机是“以偿先人之愿”,亦有利于自身经商运输,但在客观上对开发川江航道、发展运输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他可称是独力整治川江的第一位专家。其整治规模之大、历时之长、耗资之巨,均前无古人,堪称“旷世义举”。他卓有成效的业绩,对晚清川江木船航运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4/08/58/28987.html

(0)
nbdnews的头像nbdnews
上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8:57
下一篇 2024年7月4日 上午9:26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