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新洲区与黄冈团风交界处,有一大片沙洲,被称为罗霍洲、李家洲。
随着长江枯水期的来临,这里裸露大片滩涂,引来万千候鸟在此汇聚,形成一个“鸟洲”,蔚为壮观。
其中,新洲生态志愿者徐建利在这里发现了“鸟中大熊猫”——黑鹳。黑鹳成为这片“鸟洲”的冬候鸟中的“鸟王”。
“鸟中大熊猫”黑鹳
在“鸟洲”蹁跹起舞
黑鹳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誉为“鸟中大熊猫”。
徐建利观察到,从2021年开始,这片洲滩上陆续飞来3—4只黑鹳。但它们警惕性很高,观鸟人不容易接近它们。2023年10月以来,他利用望远镜观察到,这里又飞来7—8只黑鹳。“它们黑翅红嘴、腿脚修长,经常在水岸之间翩翩起舞,舞姿优雅;飞动起来时,羽毛可以变幻出不同的颜色,非常漂亮。”
4日,武汉市观鸟协会会长颜军介绍,近年来,在这片洲滩持续观察到珍稀鸟类黑鹳的身影,这里已成为珍稀鸟类黑鹳的重要越冬栖息地。据统计,这里的鸟类数量已增加约1100只。
长江在武汉有一个奇怪的“下蹲”动作,形成了一个“M”形江段,每个拐角处都有一片沙滩。
这个“M”的左上角,是天兴洲。这里同样是武汉著名的鸟类“民宿地”。据鸟友们观察,武汉约有一半种类的鸟儿会前来天兴洲聚集“打卡”,其中包括黑鹳、东方白鹳、中华秋沙鸭、黄胸鹀等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种,以及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6种。
罗霍洲位于这个“M”的右上角,滩头面积2.8万亩,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江心洲。
在它的上游,曾有一个峥嵘洲,后因水文变化而逐渐向北岸靠拢,形成了现在的新洲“七十里双柳地”。清代诗人蔡时田在《峥嵘洲阻风歌》诗中描写“……渚昏沙起鸟还飞,江豚起舞惊折樯……”,也印证了这片沙洲曾是很多鸟类的栖息处。
据武汉市观鸟志愿者2020年的一个调查统计,这里的鸟类数量大约是1100只。近2年这个数据可能有所增加。
这片新发现的候鸟天堂已经引来更多的观鸟人和生态保护者探访。
5公里外的涨渡湖
鸟儿预备了另一个家
秋冬枯水季节,武汉市新洲与团风交界处的江边有大面积的洲滩露出,相当于增加了一片季节性的生态湿地。这片自然环境优越的洲滩不仅为鸟儿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安全的栖息环境,还与附近的涨渡湖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互动,因而吸引了大量冬候鸟在此聚集。
此外,洲滩距离涨渡湖不到5公里,便利的地理条件使得鸟儿可以在两地轻松往返,相当于鸟儿们给自己预备了另一个家。
最近,涨渡湖湿地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当地的鸟类已由2011年160种,增加到了218种,其中包括东方白鹳、黑冠鹃隼、青头潜鸭等珍稀鸟类。
新洲与团风交界的洲滩与涨渡湖的生态互动,为研究候鸟迁徙和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的观察机会。随着更多候鸟的到来,这片区域有望成为候鸟保护和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候鸟的选择并非偶然。作为全球首个人口超千万的“国际湿地城市”,武汉的湿地生态备受关注。湿地生态的好坏、能否承载鸟类活动以及人与鸟的关系,都直接影响着候鸟的迁徙和栖息决策。
而冬候鸟的到来正是对这片土地生态状况的最好肯定。它们选择在这里度过寒冷的季节,与人类共享这片土地的和谐与安宁。
近期,武汉的沉湖、涨渡湖、上涉湖、府河、东湖等地都迎来了大量候鸟。据了解,许多冬候鸟在武汉停留的时间长达4个月。直到来年的3月,它们才陆续离开这片栖息地。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传统的鸟类群体,武汉近年来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新鸟”前来。目前,武汉已发现459个鸟类新记录,这一数字还在持续增长中。
随着长江大保护、生态保护的持续推进和公众生态意识的提高,鸟儿已经将武汉视为自己的“安乐窝”。从过去的“人鸟相争”到如今的“人鸟相亲”,人与自然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为武汉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自然生态魅力。
也提醒市民在观鸟时,不要随意投喂食物,不要随意丢弃垃圾。不能投掷石块惊扰鸟类。当野鸟已摆出警戒姿势时,请勿接近。不可追逐鸟类,你的追逐行为可能导致其死亡。不要随意攀折花木,破坏鸟类的栖息地。
编辑:熊展平
原创文章,作者:nbdnew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nbdnews.cn/05/15/16/8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