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程涛平:追寻黄负生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第二年,一颗明亮的星在武汉陨落了。长江呜咽,汉水悲哀,如同流星划破夜空,黄负生——这位共产党的先驱者,带着他耀眼的生命火花,消失在茫茫的夜幕之中。 然而,历史没有将…
-
宋炜臣:旧“汉口的中国头号商人”
19世纪末,在洋务运动的滚滚浪潮声中,湖广总督张之洞推行振兴实业,挽回利权,积极扶持和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政策,使汉口成为洋务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九省通衢的武汉随之脱颖而出一批民族资本…
-
老树繁花分外香:詹天佑生命中的最后七年
詹天佑是我国近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科技界的先驱。他主持建筑了中国人自办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京张铁路,“为当时深受屈辱的中国人民争了一大口气”,被誉为“中国人的光荣”。詹天佑一生与祖…
-
我对学术理路的记忆
今年暮春我校毕一部书稿后,获得近10余年少有的一段悠闲情怀,每每于傍晚踱步沙湖之滨,渔舟夕照,勾引如烟往事,联翩而至。现特录下关于自己学术理路的记忆,卑之无甚高论,却正可就教于友朋…
-
曹立庵:为柳亚子先生治印
1944年,我历经战乱,辗转到重庆,得识柳亚子先生。亚老比我年长34岁。他有时找我为他治印,我欣然受命,先后为他刻了20多方印章。如“兄事斯大林,弟畜毛泽东”、“才子居然能革命,诗…
-
我与《大江》:片断的回忆
《大江》是解放前汉口《大刚报》的文艺副刊。创刊干1946年4月,到1949年5月武汉解放时,出了400多期(每周二、四、六出刊)。它的创始人也是第一任主编是女作家葛琴(鲁迅先生曾为…
-
老通成和我的家
坐落于汉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的老通成餐馆,和它极负盛名的三鲜豆皮,在武汉几乎人人知晓。然而,老通成传奇般的历史和“豆皮”的由来.恐怕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一、我的祖父和老通成 1929…
-
华夏有菊红 五洲溢清香
1957年,在前苏联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杂技马戏比赛中,传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中国武汉杂技团青年演员夏菊花表演的“顶碗”节目,被评上满分,获得了“金质奖章”,这是此次比赛…
-
范春歌,武汉新闻界的“巾帼英雄”
1996年的岁末,一个纤弱、瘦削的女子,又一次肩背行囊,身挎相机,随中国新闻代表团远赴东南亚地区采访。 几乎与此同时,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派出的一个摄制组,正在武昌小洪山她的家中…
-
湖北戏曲奇才余笑予
提起余笑予,人们毫不陌生。 余笑予(1935.9-2010.12),原名余昌荣,湖北武汉人,著名戏剧艺术家,原中国剧协副主席、湖北省剧协副主席、名誉主席、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从1…
-
矗立在两江汇流之冲的丰碑
1999年5月28日下午4时,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时刻。江泽民总书记亲临即将完工的武汉市龙王庙险段综合整治工程工地视察。他眺望江天,俯瞰激流,逸情壮思,欣然题字,并对在场的所有工程建设…
-
建国后武汉横渡长江活动史录
长江古称天堑,烟波浩瀚,水深流急。1956年5月31日、6月2日、3日,毛泽东以伟大的革命家气魄连续3次在武汉长江水域畅游,湖北省暨武汉市的党政负责同志由此萌发了组织横渡长江的念头…
-
李栋-记92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
武汉,历来只有一套自娱的文化。它只对内开放。 1992年9月6日至12日,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隆重举行。武汉第一次有了既向内开放又对外开放的大型文化活动。 武汉人第一次把比较“内…
-
万里长江第一桥 伟大先行者的设想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已有25年。它是我国第一座跨越万里长江的大桥;建成时,也是东方第一大桥。 世代人民的愿望 伟大先行者的设想 长江流经8省,是亚洲最大的河流,全长6300公里,…
-
武汉剧院诞生记
当文工团团长的人大约都有这么个职业习惯——每新到一个城市就到处去看剧场。1949年武汉解放后的第一个夏天多雨而闷热,我跑遍了汉口、武昌,又乘小划子去了汉阳。 那时的汉阳像个乡村,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