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
-
汉口德明饭店壁画的故事
1953年1月21日,根据中央人民政府《关于改变大行政区人民政府(军政委员会)机构与任务的决定》,成立中央人民政府中南行政委员会,中南军政委员会随即撤销。中南行政委员会代表中央政府…
-
为民做主的湖北布政使阎敬铭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陕西朝邑(今属大荔县)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进士,历任郎中、山东盐运使、湖北巡抚、户部尚书,光绪时出任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阎…
-
武汉民间老歌谣中的“女儿苦情谣”
在武汉民间传统歌谣中,伤感类歌谣占有一定的比重,这是特定社会生活的反映。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聚散离合,除了这些固有的人生苦难以外,在传统社会中,中国妇女,特别是贫家之女、劳动妇女、…
-
武汉归元禅寺王氏葵园 雅流觞咏
武汉归元禅寺坐落在今汉阳钟家村附近的翠微路上,属三镇繁华市区之一。离寺院不远便是汉阳大道和鹦鹉大道的交汇处,它们分别通向万里长江第一桥的武汉长江大桥和跨越汉江的江汉桥。这里交通便利…
-
忆少时元宵节游灯烛
抗日战争以前,每年的元宵节成年人都沉浸在玩龙灯的欢乐中。儿童们则带着从灯市买来的彩灯,呼朋唤友成群结队兴高采烈地到街道上去游行,称为游灯。 队伍中所有的彩灯必须是明灯,不准有一盏瞎…
-
“巴公房子”凝固的一段历史
位于汉口洞庭街和鄱阳街、兰陵路和黎黄陂路四路交错处的“巴公房子”,迄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这座曾经显赫一时的汉口俄租界标志性建筑,虽早已岁月斑驳,满目沧桑。但是,流失的时光无法…
-
武汉市首个居民委员会的诞生
居委会是基层群众的自治组织,一头连着党和政府,一头连着社区群众,大到衣食住行、安危冷暖,小到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老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居委会。从建国后首个居委会诞生算起,武汉…
-
“张公坟”——汉口打码头的具体见证
在汉口,汉水沿岸的30余个码头中,宝庆码头是鼎鼎有名的,也是最有传奇色彩的。宝庆码头并非只是一个码头,还包括邻近码头、从河岸向陆地纵深半里、上下一华里的区域。宝庆正街、宝庆二街、宝…
-
章馨怡:浅析“南维高拱”
黄鹤楼南侧挂有一块5.5米×2.7米黑底金字的楼匾,上面为李尔重书写的“南维高拱”。黄鹤楼公园提供的解说词为:“南维”指南方星宿,“高拱”是居高临下,安然稳坐的意思,意为黄鹤楼面对…
-
“再阅古稀”的武昌寿民汤云山
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长寿牌,若本地有多位长寿老人,就自诩为“长寿之乡”,大力宣扬,开发旅游。武昌虽然没有被称为“长寿之乡”,但不仅现实生活中长寿老人多,历史上长寿者也不少,甚至还有1…
-
武昌花园山天主堂内两块石碑的由来
在武昌花园山天主堂原主教公署后院,立着两块石碑,均遭破坏,现已拼接。那块残缺的碑是为纪念1820年在武昌被杀的法国神父刘方济,另一块碑是为纪念1840年在武昌被杀的法国神父董文学。…
-
回忆旧时江城的篮球赛事
说起武汉的篮球来,那得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期谈起。当年位于汉口中山大道黎黄陂路口的基督教汉口青年会所在地内,有一个室内地板的篮球场,名之为“健身房”,那时它是武汉唯一的一个室内篮球…
-
解放初期的黄陂楚剧
楚剧源于黄陂、孝感农村,始称黄孝花鼓。黄孝花鼓早在清道光年间就由民间歌舞演唱形式发展为具有故事情节的地方小戏,久演不衰。1926年10月,北伐军攻克武汉后,湖北剧学总会将其正式定名…
-
盘龙城遗址保护记:记1983年黄陂滠口防汛抢险的一段
武汉市黄陂区境内滠口附近的盘龙城遗址,是一座距今约3500年的商代前期古城。它发现于1954年防汛时,后又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进行考古发掘。 盘龙城,是我国最早的长江流域的商代古城。…
-
陈宛茵:童年武昌见闻杂记
笔者自幼生长在武昌城,童年时代的一些见闻,不仅是乡土风情的资料,而且还可作为一个历史时期的物价、币值、突发事件等的参考。只是年代久远,对具体时间已不能确记。但也有办法,可利用一些旁…